本文为原创文章,转载注明出处,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flysnow_org或者网站http://www.flysnow.org/,第一时间看后续精彩文章。觉得好的话,顺手分享到朋友圈吧,感谢支持。

前几天在一篇专业成死板怎么办?中,有位读者在公众号(flysnow_org)中留言到:

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跟我一样的问题:大学学了那么多知识,在人看来好像我们什么都会了,但是快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又发现我们好像什么都不会???在我看来大学本科的每一门课都是一个大的方向,加上所学内容比较基础,而且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,所以导致我们学的很泛,但是还不够专;不知道作者当初在大学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,或者还可以给几点建议。

这个的确是个普遍的问题,对于这个问题的建议,我有在这篇公众号文章的留言回复,今天暂不提,今天主要讲下我的大学是如何度过的,给大家点参考。

对于高考志愿,我可能和别人有点不一样,我所有志愿的专业都是清一色的计算机,并且不同意调剂。

最终如愿以偿,得以修的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》,这门学科比较广泛,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软件开发。

大一在适应和忙碌中度过,那时候学校不让带电脑,就自己看电脑编程类书籍,去的最多的是图书馆。

图书馆每次可以借5本书,但是还是觉得不够,不过没有办法,有时候让其他同学借自己想看的书看。

没有电脑的日子,如果想写程序怎么办?现在可能想象不到,用作业本,就像写作文一样,写了一本又一本。

BUG肯定一大堆,但是没事,我就图练个熟悉,记住那些函数、语法等。

和高中时学的Pascal语言不同,进入了大学后,我为自己选择了Visual Basic这本语言,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做出来GUI界面的程序。

当然除了VB外,还有网页编程,也就是HTML、CSS和JavaScript,还用这个为队里做了官方网站。

大二的时候,终于可以偷偷了带了一台我哥淘汰的笔记本,win me的系统,不过也够用了。

注意,这时候还不能光明正大的带电脑,是偷偷的,用的时候不能让队长看到。

有了电脑后,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实验我大一学的VB,这时候发现以前在作业本上写的运行不通,实践和理论的差别。

然后我就用VB为自己做了不少小工具,比如那时候爱用的MP3,看电子书等,就是我自己开发的小程序辅助用的。

大学用VB做的工具和系统

上图这几个就是,我现在一直还在保留。现在看,这些都很简单,不过那时候对于我自己的确有不小的难度,而且有点成就感。

当然,大一就来的时候,加入了计算机社团,不过后来发现,没有学到什么东西ಠ౪ಠ。现在不会这样了,现在的的社团更强大,而且有点类似于学校组织的,可以有经费的。去年我到广州大学城去校招,很多学生加入了学校的创新实验室,这个比我那时候的社团要好,出来的学生都不错,所以能加入还是要加入。

其实我大二带笔记本的好景并不长,大概半年左右吧,就被队长发现收走了,然后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。

大三,我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带电脑了。也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电脑。

大一大二,电脑报没少看,和另外一个热爱硬件的同学一起,在电脑城跑了好几天,为自己攒了一台台式机,当时配置超NB,现在不提了,还没你手机配置好。

大三,我最终选择了Java这门语言,选择的它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开源的(其实并没有全部),但是那时候能看到JDK的源代码已经很开心了,不像VB,控件的代码都看不到。

大三成立了工作室。我们工作室很齐全,有数据库、美工(那时候还不叫设计师)等,最多的时候10来个人,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(争取到的空置宿舍改的),我们工作室的人电脑都搬过来,在这个宿舍里办公。我们自己做了一些单子,有点小收入。收入的钱没事去搓一顿,或者去逛逛动物园ಠ౪ಠ。

因为计算机基础好,所以出入女生宿舍,基本上是我的专利。这个同学的女朋友的电脑坏了,那个女同学的电脑坏了,然后都让我去看,那时候不知道运气这么好,每次还都能给看好(得瑟一下)。

大四的时候开始找实习了,如愿进了一家校招的公司,还不错,就是比较传统,不过在我实习的时候,让我学会了多人协作,大型软件协同开发,架构模型等,也为以后的路打下了基础。

整体大学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,从中能看出,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别的。校招顺利也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有工作室和项目经验。

兴趣是可以坚持的前提,理论是基础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。

本文为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,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flysnow_org或者网站http://www.flysnow.org/,第一时间看后续精彩文章。觉得好的话,顺手分享到朋友圈吧,感谢支持。

扫码关注